多年前,北京市政府发动了一场大规模整治“开墙打洞”的运动。不久,这种运动又在全国大城市开展起来。于是,无数间商铺消失了,无数老百姓的房租收入没有了,无数老百姓失业了,老百姓的生活便利程度下降了,街道变得空旷无人了,小区特有的文化氛围没有了,很有名气、有特色的小店没有了,抗议活动被警察驱散了。但官员的政绩有了:街道干净整齐了,街道建筑的“历史性”恢复了,几个精品社区打造出来了……。
如果说开墙打洞影响房屋安全,可以请专业机构鉴定;如果确实影响房屋安全,可以加固;如果真得有极少数无法加固的则也可以复原。老百姓要开墙打洞之前可以请有资质的机构鉴定一下,甚至可以请当官的审批一下都可以,然后请有资质的装修人员施工,施工后再请专业机构验收。如果有争议,可以走法律程序。如果法律和规章不完善,那就制定一套完善的法律规章。这难道不是一种更加可持续,甚至是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吗?为什么非要来一场声势浩大的整治运动呢?
不整治一下不舒服吗?不整治就没有政绩吗?不整治一下预算就花不出去吗?
如果说商铺扰民,可以通过居民自治来解决,凭什么政府要来插一杠子。
如果说开墙打洞“不合理”,那么请问,什么是合理,什么是不合理?合理不合理是相对的,是基于立场的,是基于看问题的角度而言的,不是你说不合理就不合理。退一步说,合理与不合理也不能成为拆迁的法律依据。
城市首先是老百姓的城市,不是你官老爷的城市。城市首先是生活的城市,不是政府或党的门面。城市首先是文化的城市,而文化是你们这些官员永远也不能理解的。你怎么定位、规划、建设都可以,但请限制在主要街道。不能让所有的胡同和犄角旮旯都成为“国际大都市”。再怎么,也绝对不能碰老百姓的生计。光北京就涉及二十万家商户,多少人的生计就这么没了。连“驱赶低端人口”(美名其曰“疏散”)这样的事情都做得出来。对于这种傲慢和肆意妄为的权力,没有政绩就是最好的政绩;上班玩游戏的官就是最好的官。
无论什么人口在无论什么地方,你都无权驱赶,这是现代社会最基本、最起码的法治理念。没有这种理念作为基础的社会都还是几千年前的原始社会,无论街道有多干净、多整齐,都不过就是一个“普天之下莫非王土”的专制帝国。没有这种理念的官员都不过是一些奴役百姓的官老爷,无论你有什么信仰,有多么纯洁的“初心”,都不过是老百姓的一个“主子”而已。
低端人口,无论被你驱赶到哪儿都是低端人口,而且,你越驱赶,人家就越低端,越没有活路。
这说明,社会文明不是粉饰出来的。能粉饰出来的只是政绩。
北京的798艺术区本来是从无到有,自由发展起来的,也曾经具有良好的国际知名度。然后北京市朝阳区政府为此成立了管理委员会,有了领导小组,有了行政编制,每年还有几百万元的预算。于是,现在的798成了几公里的“高档”步行街,还是封闭式的,共享单车都进不了。原来独特的文化氛围没有了,多姿多彩的个性也看不出来了,特立独行的艺术家们也都走了,国际知名度也没了。
这说明,文化不是治理出来的,一治理,文化没了,就只剩下政绩了。所以,他们治理的不过是政绩而已。
什么“引导”、“扶植”、“推动”,什么“营造环境”、“打造精品示范工程“、“轰轰烈烈的整治行动”……无非就是为了政绩,让自己的简历好看一点儿。如果不是为了政绩,那绝对就是百分之百的白痴行为。
美国企业家马斯克以一己之力开创了电子支付时代,开创了电动车时代,开创了低成本的火箭运载时代。美国政府没有引导,没有扶植,没有营造什么环境,美国有千千万万个马斯克。中国政府整天“扶植”,时时“引导”,年年“营造”,却弄出无数个“芯片烂尾”和“电动车骗补”,更不用说中国无数的高新技术都是从人家那里复制黏贴过来的,毫无新意。
并不是说中国没有马斯克类的人物,也并不是说中国政府没有引导、扶植过这些马斯克类的人。但是,你不引导,不扶植,这些中国的马斯克就没有了吗?说的委婉一点儿:未必;说的直白一点儿:如果你不引导,不扶植,中国的马斯克可能还会多一些,他们发展得可能还会更顺利一些。
真正需要扶助的是那些低端人口,然而,低端人口却被赶走了。他们反而更喜欢去引导那些具有极高智商的企业家,去补助那些不差钱的资本大碗。
他们是白痴吗?!不,他们是绝顶聪明的人,他们就是为了政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