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谨以此文献给刚刚去世的李文亮医生)

“谣言止于智者”,源自《荀子·大略》。原文为“流言止于智者”。古人的智慧不容置疑。但是,我们在这个复杂的现实世界里,应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?

除了那些明显不合情理、不合逻辑的谣言,如“明天太阳会从西边出来”等,可以仅仅依靠个人的知识和智慧来识别以外。其它则都需要寻求事实和真相来破解。如比较简单的有,某个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。判断其是否有误需要把真实的时间和地点找出来。对于复杂的事情则要更难一些,例如,一个多年未破的疑案、国家究竟有多少流浪汉等。这些事情则需要做深入及广泛的调查研究。限于技术条件和能力,有些事情可能永远也无法求证。

因此,仅仅依靠个人的智慧去识破谣言是远远不够的。尤其是,如果我们认为谣言只能止于智者,那么,传播谣言的罪责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归咎于个人。这是极不公平的。

那么,谣言还应止于什么呢?

谣言应止于全面、严谨、客观的调查。有一句著名的话是这样说的:没有调查,就没有发言权。这句话还可以引申为:没有调查权,就没有真相。不让我调查,我怎么知道是真相还是谣言!

谣言应止于独立的调查。利益相关者往往就是谣言的编造者。

谣言应止于多方的质证。兼听则明,偏信则暗。一家独言,真相、谣言随你说。你说是真相就是真相,你说是谣言就是谣言!

谣言应止于深度的调查。表面的“事实”常掩盖着深层的真相。

谣言应止于诚实者。换句话说,如果你经常撒谎,欺骗大众,那么,你说的真相就很难制止谣言。

谣言应止于全面、透明地公布真相。遮遮掩掩的“真相”很可能不是真相!

谣言应止于宽容的法制环境。警官的训诫能制止谣言吗?我们说,训诫或许能制止一些谣言,但也能掩盖真相。事实证明,训诫掩盖真相的效力,有时比制止谣言的效力大得多。且不说有些“传谣者”传播的根本就不是谣言。而且,因为很多传谣者其实也并不太相信,只是为了倒逼真相而已。当这种倒逼真相被压制时,我们获得真相的机会可能就不多了。

谣言应止于公正的判断。不偏不倚才能出真相。

谣言应止于理性的思维。感性的思维常常会扭曲事实和真相。

谣言应止于对真相的精确、简单、易懂的解读。被误解的“真相”不是真相。

谣言应止于及时地公布真相。真相迟迟不来,谣言必漫天飞舞。

简言之,真相始于调查,立于诚信,生于自由,长于明辩,彰于清正,败于权威,死于独断。